聚青年之力為長江添綠
——沿著總書記的足跡之重慶篇


掃一掃 看視頻
http://vod.cyol.com/vod/data/video/202206/20/8afc7f35-6ce4-4235-aa16-716918925d78/transcode_0af6834c-43fb-5237-925d-0ee2f183.mp4/av-g.m3u8
創業者、河長、村支書,這是重慶市合川區三廟鎮戴花村青年何波的不同頭銜,但幾個身份都指向了同一個使命——守護家鄉的青山綠水。
2016年,何波回到家鄉重慶市合川區三廟鎮從事荷花種植。啟動這項“美麗”事業的同時,何波也發現,鄉村的河流已經失去了曾經的容貌?!耙郧霸诤永锵赐瓴司椭苯涌梢韵洛?,我剛回來創業時,河流卻泛著異味兒,誰敢洗菜?”
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已大變,以前用的是原生態材料,例如竹編的背簍、籮筐,如今大都用塑料瓶、塑料袋。路邊、河邊到處都能看到“白色垃圾”,這讓何波憂心忡忡。
重慶地處長江上游。在何波返鄉創業之前,長江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受到最高層的關注。2016年1月5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,專門談到了“修復長江生態環境”的話題。
總書記在座談會上強調,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,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;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,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,共抓大保護、不搞大開發,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、交通更順暢、經濟更協調、市場更統一、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,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新路子。
作為長江生態環境最基層的守護者,何波試圖讓河流回到曾經的模樣。他組織村民清理河流的垃圾、廢物,再用三輪車將垃圾運到鎮上集中處理。何波還將網線牽進村子,在村委會辦公室裝上投影儀,給村民播放環保類視頻,讓村民增強環保意識。
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后,2017年,團重慶市委、重慶市水利局、重慶市環保局、重慶市河長辦公室聯合啟動“河小青——守衛青山渝水·助力河長制”青年志愿服務行動(以下簡稱“河小青”)。
看到“河小青”的通知后,何波立馬報名參加,并成了三廟鎮的民間河長,繼續帶領村民保護河流生態。
西部計劃志愿者廖丹也是“河小青”的一員。她所在的社區有一條叫肖家河的河流,成為“河小青”志愿者后,廖丹定期在肖家河流域撿垃圾,常常一撿就是半天。
廖丹家在重慶彭水,10歲時爺爺帶她種下的一批樹苗,現在都長成了大樹。受爺爺的影響,廖丹從小就形成了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。在她看來,保護環境不僅僅是撿垃圾,更要轉變人們的固有思想。
在一次志愿服務中,廖丹看到一位老奶奶在河邊養雞和鴨,就和老人溝通,提醒她做好雞鴨糞便的處理,以免污染河流。多次交流之后,老人從不解“養雞鴨難道也會影響水質”,到主動購買樹苗種在河道邊上,還成了一名“河小青”志愿者。
在重慶市,隨著近年來修復長江生態各項工作的推進,誕生了一個又一個實實在在的案例,惠及了越來越多的老百姓。廣陽島就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案例。
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由于大規模開發房地產,廣陽島生態系統急劇退化,自然水系被破壞,像一只枯涸的“眼睛”,裸露在山水之間。
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后,重慶市委、市政府將廣陽島重新定位為“長江風景眼、重慶生態島”,并以廣陽島為核心劃定168平方公里廣陽島片區整體規劃建設。
得知這個消息時,土家族姑娘韓菲迫切地想參與到“給自然添綠”的事業中去。2019年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組建成立,韓菲成為這家公司的高級工程師,親身參與廣陽島的生態修復。
韓菲介紹,廣陽島的生態修復突出節約優先、保護優先,通過自然、生態、柔性的方法進行保護修復,應用“護山、理水、營林、疏田、清湖、豐草”六大策略,讓廣陽島變回“生態島”。
不過,廣陽島生態修復進行之初,韓菲聽到了很多外界的質疑。有人認為,廣陽島有商業開發的價值,為什么不直接把土地賣給開發商呢?
韓菲表示,修復廣陽島,是把“錢”存進了這青山綠水之中,看上去沒有收益,但實際上,現在做的這件事情是無價的。
廣陽島生態修復一期已于2020年8月完工,二期的主體修復也于2021年6月完工,對市民開放。如今,廣陽島已成為重慶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的示范,濃縮了重慶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艱辛努力和成果。
實習生 李欣怡 中青報·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來源:中國青年報